中国书法艺术在基本失去实用功能以后,究竟如何继承与发展,是困扰书界的一个大问题。本人在创作书法《天地之道》时作了一些大胆尝试,并以此求教四方大家。
1.内容的选择——儒家文化传播
中国儒学,由种种历史原因造成严重断代,甚至难以为继。此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问题,而是突出的社会问题。
‘道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,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老子和孔子对‘道’的阐述,数千年来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,生存
与发展。但是,何时能解到‘道’论的精髓?若干年来,国人一直在解,亦一直在争论不休。本作品集中了《中庸》《大学》中对‘道’的部分论述作为书法创作的内容。
2.‘式’的创作
1)采用横,竖,斜交叉组成的类似几何图形。打破了传统的竖排版的概念。
2)背景设计为类似出土的木牍形式,与所书内容统一起来。
3)书体选择汉简和篆隶,与木牍概念统一起来。
4)整体设计为一棵参天大树,象征中华文化万古长青。
5)背景又可解为通天大道。本人特意将其设计为弯曲之象并有杈(岔)口。
天地之道即是天地人之道。揭示人生之路——平坦大道从来没有过,只有在那崎岖道路上顽强拼搏,奋斗不息的人,才能到达目的地。
3.吸取了一些国画元素。
本人学国画多年,对国画的经营位置认识较深刻。故在书法创作时会把二者的美学元素交融起来,产生新的艺术感觉。对‘书法绘画化’,书界已争论多年。我不主张完全合一。但是,艺术的相互借鉴,交融,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我认为,书法艺术要有看头,有想头,朋友相聚能作话头。办展尽量别出现‘一眼扫半壁,两眼即看完’的尴尬,就是我们书法人的光荣。如此这般,就达到了书法文化的欣赏与传播两大目的。
【春沐艺术简历】
春沐,号一龄童.原名亓春章。
“心象”论首度提出者(见《心象---中国画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》)。龙脉山水画创始人。(见《春沐龙脉山水浅说》)
现为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,中国楹联学会终身会员,中国国际龙文化促进会理事,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,北京石齐艺术研究会会员,中国龙凤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。诗书画兼修,数十年不辍。
幼随姥爷张鹤龄(清末老文人)习诗词书画。后拜师于四川省原美协主席钱来忠门下,进修于四川省诗书画院和北京石齐画院。先后受教于陈应辉教授、钱来忠,袁生中,大画家石齐等。国画作品《龙出南湖》,2012年获全国(武汉)龙书画名人大联展金奖,并长期悬挂在武汉龙王阁大殿;龙脉山水画《青城天下幽》被四川省政府采用,悬挂在驻厦门办事处对外接待大厅,每年厦门‘9.8’国际贸易洽谈会,在此接待数十个国家的友好人士。楹联获全国二等奖。书法牌匾挂于多地景区,《气畅天和》牌匾悬挂在五星级景区都江堰‘灌县古城楼’上,成为宣传标志之一。
春沐作品以文化思想和原创见长,其中含有丰富的历史人文、哲学、易经、风水等文化信息,极具可读性。钱来忠称赞:“春沐文化有底蕴,字画有气势,川中独具特色,很有收藏价值”。
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文章。近年发表的有:《中国龙在哪里》《中国应该有个稳定的龙形象》《诗画同源》《心象——中国画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》《春沐龙脉山水画浅说》《书法第四座宝殿的萌芽》《春剑赋》《中国龙赋》《楹联》二十余副。
春沐以为,凡成家者,必是集学问之大成者,作品不过是学养之外溢耳。文人应是贤达之人,亦求善读之人。所谓以文交友,此意也。
